在当前金融危机蔓延、宏观形势艰难爬坡的形势下,更加突显了中国农机加快技术进步、提升技术创新能力的紧迫感和重要性。加快技术创新,已经成为增强中国农机竞争、积极参与全球化竞争的必然选择。
2005年以来,我国已经进入农机生产大国行列,农业机械化取得重要进展。2008年我国以上农机企业工业总产值超过1800亿元,我国机耕、机播和机收水平显著提高,2008年分别达到61.8%、35.2%、32%,综合机械化率达到45%。大中型拖拉机保有量达240万台以上,小型拖拉机达1660万台以上,各种联合收割机达71万台以上。经济实用的小麦联合收割机技术装备的突破,使小麦种植收获基本实现了机械化。水稻高速插秧和联合收获技术装备克服了水稻机械化作业的瓶颈。玉米收获技术装备逐步适应不同种植农艺获得重要进展。控制技术和信息技术研究,为农机的升级换代、增强技术性能和可靠性了前沿技术支撑。在过去的6年间,我国农机产品累计出口176.1亿美元,从2003年的近9亿美元增长到2008年的60亿美元。
我国农机工业还较薄弱
一是企业的基础研发薄弱。目前农机企业利润偏低,在自主研发方面投入有限,研发费用投入与销售收入增长不成比例。用于基础研究投入明显不足,企业很难形成基础性、前瞻性、共性关键性技术研究体系,新产品技术研发长期滞后于市场需求。
二是行业发展集中度不高。行业准入制度弱化,产业集中度低,企业布局无序、资源分散,产品同质化严重、竞争力弱。民族品牌逐步被国际品牌蚕食。
三是产品的整体技术不高。我国农机化区域发展不平衡,装备结构不合理。农机产品品种不全、功能少,质量和性能不稳定。在产品技术水平、质量,企业生产规模、素质和产业结构等方面,与发达国家相差甚远。
四是与国外技术差距较大。主要表现在与国外液压、气动和机电一体化技术综合应用的差距;与国外全自动、遥控、信息化技术应用的差距;与国外大型、联合与复式农机作业的差距;与国外产品作业高质量和操作舒适化的差距;与国外激光切割、柔性加工等先进装备的差距;与国外金属、塑料、橡胶以及特殊钢材在农机产品上使用的差距。
寻求行业发展的新突破
这些问题反映出低端制造与高端制造的差距。大家熟知的郎咸平教授的“6 1”理论,在农机行业依然可以得到验证,而且愈来愈明显。近年来,以约翰·迪尔、久保田、克拉斯、纽荷兰、洋马、东洋、库恩等国际知名制造商,分别采取与国内企业合作或独资建厂的方式进入国内市场,并以其先进的技术控制了国内高端农机市场的主动权,在竞争方式和内容上已经与国内企业拉开了差距。我们只有积极主动应对挑战,牢牢抓住技术创新这个推动行业发展、促进企业进步的核心,以国内巨大的市场为基础,以拓展国外市场为手段,在借鉴吸收国际先进企业产品技术、经营管理的同时,不断寻求行业发展的新突破。
机械五金:中国农机竞争优势重在创新
【九游会官方网站登录的版权提示】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。未经许可,任何人不得复制、转载、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。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九游会官方网站登录的版权问题,烦请提供九游会官方网站登录的版权疑问、身份证明、九游会官方网站登录的版权证明、九游会官方网站登录的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@chinabaogao.com,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。